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長度必須引用該字符串內的位置。 參數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高分子的,尤其涉及一種聚丙烯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技術介紹
1、聚丙烯(pp)作為一種熱塑性塑料,以其輕質、高強度、耐磨損、耐化學性和熱穩定性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而聚碳酸酯(pc)則以其高透明度、耐熱性、阻燃性、抗沖擊性和耐化學腐蝕等特性著稱,是高性能材料中的佼佼者。將pp與pc進行共混,旨在結合兩者的優點,創造出具有更高綜合性能的復合材料。這種共混材料不僅繼承了pp的高強度和耐磨損性,還保留了pc的高透明度和優異的抗沖擊性能,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耐熱性和化學穩定性。
2、然而,pp和pc在極性和分子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這成為兩者共混過程中的一大挑戰。pp屬于非極性聚合物,其分子鏈主要由非極性的丙烯單元組成;而pc則是極性聚合物,分子鏈中含有極性基團。這種差異導致兩者在混合時難以形成均勻的相結構,相容性較差。共混后容易形成多相形態結構,這種結構不僅會影響材料的力學性能,如強度和韌性,還可能導致材料在長時間使用或環境變化下出現相分離現象,從而降低材料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了一種聚丙烯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專利技術解決了聚丙烯和聚碳酸酯在共混過程中存在的相容性差的問題,使得聚丙烯組合物同時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耐熱穩定性。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3、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聚丙烯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5、本專利技術以聚丙烯樹脂為主體,添加聚碳酸酯以融合其高性能特性,同時加入具有一定極性基團以及具有界面潤濕與橋接作用的相容劑,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pp與pc間的極性不匹配問題。增粘樹脂作為一類能夠顯著提升橡膠材料粘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結構微觀特性對性能與應用具有深遠影響。利用增粘樹脂的分子結構微觀特性,不僅能夠有效插入pp與pc的分子鏈間,而且還能有效插入到相容劑的分子鏈之間,使得整體形成穩固的相互作用力,還通過其特有的粘彈性行為,在pp與pc的共混過程中促進兩相的均勻分散與融合,有效抑制了多相形態結構的形成。因此,本專利技術采用增粘樹脂與相容劑協同作用,創新性地解決了pp與含量相對較少的pc共混時的相容性難題,實現了兩相間的高效融合與穩定共存,顯著提升了pp/pc共混材料的力學性能和長期使用穩定性。
6、優選地,所述增粘樹脂為萜烯樹脂。
7、本專利技術通過采用萜烯樹脂作為增粘樹脂,使得聚丙烯組合物在低溫條件下的沖擊強度可以得到顯著提升。這是因為萜烯樹脂能夠在低溫下保持一定的柔韌性和彈性,從而吸收和分散沖擊能量,減少材料的破壞。
8、優選地,所述萜烯樹脂的軟化點為85-110℃,更優選為85-100℃。
9、本專利技術采用軟化點為85-100℃的增粘樹脂在保持良好加工性能的同時,還能夠提供足夠的硬度和穩定性,實現性能之間的平衡。
10、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萜烯樹脂的軟化點為85℃、86℃、87℃、88℃、89℃、90℃、92℃、94℃、95℃、98℃、99℃、100℃中的任意一者或兩者的范圍值。
11、優選地,所述萜烯樹脂和聚碳酸酯的質量比為(0.5-1):1。
12、本專利技術通過采用特定比例的萜烯樹脂和聚碳酸酯復配,有利于促進萜烯樹脂和聚碳酸酯在聚丙烯基體中的良好分散和相互作用,可以在保持聚碳酸酯優良性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材料的綜合性能,實現性能之間的平衡。
13、優選地,所述增粘樹脂的分子量為300-10000。
14、優選地,所述聚丙烯樹脂包括均聚聚丙烯樹脂和共聚聚丙烯樹脂。
15、優選地,所述聚碳酸酯經過烘干處理后,其含水率小于0.15wt%。
16、優選地,所述增粘樹脂的表面經過硅烷偶聯劑預處理。
17、硅烷偶聯劑作為一種有機-無機橋聯劑,其分子結構中含有兩種不同類型的官能團,一端能與無機物(如增粘樹脂表面的羥基、羧基等)發生化學反應,另一端則能與有機物(如聚丙烯基體)產生良好的相容性。因此,通過硅烷偶聯劑預處理增粘樹脂表面,可以顯著增強增粘樹脂與聚丙烯基體之間的界面相容性和粘接力。
18、硅烷偶聯劑預處理增粘樹脂表面可以市售也可以自制,自制方法為本領域常用方法,例如,可以采用直接加入法預處理增粘樹脂,具體方法為:將粉碎后的增粘樹脂加入到過量的硅烷偶聯劑中,通過攪拌方式使其充分均勻分散在硅烷偶聯劑中,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將混合溶液進行加熱蒸發硅烷偶聯劑分離,得到處理后的增粘樹脂。所述增粘樹脂與硅烷偶聯劑的重量比為1:(5-10)。
19、優選地,所述硅烷偶聯劑包括硅烷偶聯劑kh560、kh590中的至少一種。
20、優選地,所述相容劑包括聚乙烯接枝馬來酸酐、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中的至少一種。
21、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相容劑包括聚乙烯接枝馬來酸酐和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且所述聚乙烯接枝馬來酸酐和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的質量比為1:(0.5-2),優選為1:(1-1.5)。
22、優選地,所述聚丙烯樹脂在聚丙烯組合物中的質量百分含量不低于50%。
23、優選地,所述聚丙烯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24、聚丙烯50-65份;聚碳酸酯8-12份;相容劑2-6份;增粘樹脂3-10份。
25、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聚丙烯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26、聚丙烯60-65份;聚碳酸酯10-12份;相容劑3-5份;增粘樹脂5-8份。
27、優選地,所述聚丙烯組合物還包括0-10份的填料和0-6份的助劑。
28、本專利技術通過適量添加填料與助劑,進一步提高了聚丙烯組合物材料的加工性能與機械性能,確保了共混材料在制備過程中的穩定性及成品的高品質。
29、更優選地,所述聚丙烯組合物還包括5-8份的填料和1-4份的助劑。
30、優選地,所述填料包括碳酸鈣、玻璃纖維中的至少一種。
31、優選地,所述助劑包括潤滑劑和成核劑。
32、優選地,所述潤滑劑包括硬脂酸鈣、硬脂酸鋅中的至少一種。
33、優選地,所述成核劑為β晶型成核劑。
34、第二方面,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聚丙烯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5、將各組分混合均勻后加入雙螺桿擠出機中,熔融混煉,擠出造粒,得到聚丙烯組合物。
36、第三方面,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聚丙烯組合物在汽車飾件中的應用。
37、本專利技術所述聚丙烯組合物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耐熱穩定性,適用于汽車飾件中。
3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39、(1)本專利技術聚丙烯組合物的技術方案通過增粘樹脂的加入及其與相容劑的協同作用,顯著提升了聚丙烯組合物材料的綜合性能,展現了協同的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劑包括聚乙烯接枝馬來酸酐、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中的至少一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劑包括聚乙烯接枝馬來酸酐和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且所述聚乙烯接枝馬來酸酐和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的質量比為1:(1-1.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樹脂為萜烯樹脂,所述萜烯樹脂的軟化點為85-11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樹脂的表面經過硅烷偶聯劑預處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組合物還包括0-10份的填料和0-6份的助劑。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包括碳酸鈣;所述助劑包括潤滑劑和成核劑。
9.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的制備方
10.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在汽車飾件中的應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劑包括聚乙烯接枝馬來酸酐、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中的至少一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劑包括聚乙烯接枝馬來酸酐和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且所述聚乙烯接枝馬來酸酐和聚丙烯接枝馬來酸酐的質量比為1:(1-1.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樹脂為萜烯樹脂,所述萜烯樹脂的軟化點為85-11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組合物,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志軍,陳平緒,黃險波,陳嘉杰,吳國峰,丁超,李棟棟,
申請(專利權)人: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